close
藝術收藏+設計6月2011第45期 暢銷雜誌2017



藝術收藏+設計6月2011第45期



藝術收藏+設計6月2011第45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

今天要跟你們推薦

藝術收藏+設計6月2011第45期

看雜如何選擇紫水晶洞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

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

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

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

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

分享給你們囉!





藝術收藏+設計6月2011第45期



本週熱銷商品:





印刻文學生活誌4月2014第128期







文訊月刊11月2013第337期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混雜、衝突和糾結的盛世景觀
    王長明霓虹燈下的太湖石
    撰文│栗憲庭圖版提供│鑄造藝術館

    王長明早期的畫作以古典寫實技法描繪江南舊景和過往生活遺存的物件,2003年開始走出了新的創作方向,將和江南雅文化緊緊連繫的太湖石,做為創作中的主角,「太湖石」系列作品表達出他對江南雅文化消失的無奈與留戀,近來的系列作品「霓虹燈下的太湖石」將太湖石與霓虹燈編織出的各種文化象徵並置,這種矛盾與衝突的景象,正是他內心對傳統文化消逝的深刻回應。

    王長明生於無錫、長於無錫,看慣了太湖的煙波浩渺和楊柳堤岸。他出生於1964年,在他懂得世事的時候,江南,這個代表中國文人雅文化的地方,雖然經歷了大躍進和文革的破壞,但青山依舊,綠水尚清;寄暢園雖遊人如織,但曲徑還能通幽,只是到了1990年代,瘋狂和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把整個中國徹底地翻了個新,盜版的曼哈頓景象觸目皆是,世俗的快樂閃耀著五光十色,就如同王長明畫裡的景象──太湖石裝上霓虹燈,這是一個比喻,雖然滑稽,但恰當、直白。既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遭到破壞的那種無奈,也傳遞了作者對燈紅酒綠的一點興奮感覺,而這種矛盾和糾結,也恰恰是現實生活和文化本身衝突、滑稽和混雜的折射。

    ■早期畫作描繪舊文化褪去的失落
    王長明早期的畫作(即1985至2000年),是用古典主義油畫技法畫的一些舊物。與風起雲湧的八五現代藝術新潮同時,中國油畫的發展一直存在著另外一條線索,即擺脫1950年代以來蘇俄風格的影響,而向歐洲文藝復興至19世紀正宗油畫風格逐一溯源。以舊物入畫曾幾何時也成為油畫界流行的題材和畫風,我想其中原因,一是在陳丹青的西藏組畫回溯到19世紀現實主義之後,探討古典主義時期的精湛技法;二是滿足在現代主義風起雲湧之時的懷舊情緒。但王長明此系列作品有超現實主義的味道,那時八五新潮中也正興起超現實主義畫風,王長明在古典主義畫風和現實主義畫風中各取所需,一方面,他畫裡的舊書、舊畫、舊瓷器、舊家具……,這些江南老式生活遺存的物件,飽含著他記憶中的江南舊景,那時,王長明的畫室,就在一個有著一百五十年歷史的近千公尺自家舊宅裡,他記憶中的舊宅裡還有太湖石。另一方面,文化批判正成為社會的風潮,城市化也剛剛開始,眼見的他心目中的江南舊景日益改變,心裡不免有種失落和荒唐的感覺。所以那時的畫中,或者是舊箱子打開裡面滿是落葉;或者是舊水盂裡不堪重負承載著一片舊宅;或者是傳統的拱橋上,像室內家具放置靜物似的擺放著舊瓷器,畫面中對舊物的處理,有種心理難於承受的感覺,是這批畫作的語言特徵。

    ■太湖石形象浮現
    2003年,他把舊物題材時期的畫集中起來舉辦個展,陳丹青為他的展覽寫了序。王長明說,他辦展覽是為了向自己的這種風格告別,他說:「一是畫膩了,情緒愈來愈假。二是隨著江南遺存不斷地被拆,自己的大腦也像被動了手術一樣。」告別過往古典主義技藝之後,也許唯有舊宅裡那些被拆掉的太湖石,反而在王長明的心裡愈加突顯出來,此後太湖石就成了王長明畫裡的主角。太湖石就產於太湖邊,太湖石做為江南文人文化的象徵物,尤其廣泛運用於中國古代園林的建造中,古籍中有米芾拜石的記載,米芾迷戀太湖石,曾以漏、透、瘦、皺的標準來判定太湖石的優劣,我們可以用一大堆類似婉約、陰柔、曲折、幽然、玲瓏剔透等辭彙來形容太湖石的曲線美感,它幾乎集中地體現了江南秀美環境的形式感覺。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於生長於斯的王長明來說,耿耿於懷的不是幾塊普通的石頭,而是和太湖石緊緊相連的一種江南文化的認知和感情,以及大量的太湖石假山被拆,其所象徵的江南雅文化消失的無奈、悲情和留戀。所以他把畫中的太湖石,抽掉現實背景,讓它有種孤零零和冷幽幽的感覺,因為太湖石就是他孤魂般的心理意象。所以,王長明的「太湖石」系列作品具有文人氣息,其實,古代文人在乎太湖石,也是因為它那種皺巴巴、緊巴巴的形象感覺,與文人「鬱結」的心理有種共通感吧,所以,東坡先生才有著名的枯木怪石圖,被歷代文人所津津樂道。

    與早期作品中那種以摹寫物象的古典主義技巧相比,王長明的太湖石時期的作品,在油畫技巧上有種「兼工帶寫」的水墨味道,大形象很具象,技巧有古典主義氣息,但畫面局部開始出現「小寫意」味道的筆觸,不是大刀闊斧的表現性,卻在筆的走動和顏色流淌中體現出情緒的微妙波動。

    2007年,王長明在北京費家村藝術區租了工作室,他的作品也發生了第二次轉變,有兩類作品,一是把太湖石切割成立方體的外形,讓太湖石天然的凹凸曲線、粗獷石材痕跡,與現代刀具切割的直線和光潔面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也許,太湖石所代表的文人文化,只是王長明一種記憶和內心情感,而他面對的現實是,屬於太湖石的社會生態已經消亡,急劇的現代化,讓直線條的高樓大廈和快速的生活節奏,像現代刀具一樣快速地切割著他內心的太湖石。那種現代刀具的切割和打磨,在他這類作品中留下的快感痕跡,未必不是今天這個現實帶給他的「快樂」。

    ■太湖石與現代文化元素的並置
    王長明對太湖石的懷念,雖然仍隱隱作痛,但現代生活也像霓虹燈閃耀一般,時不時敲擊著他「快樂」的神經,這種矛盾和糾結,使王長明在切割太湖石的同時,畫了近來「霓虹燈下的太湖石」系列作品,王長明畫面中的太湖石依舊保持著原來的「兼工帶寫」筆法,然後用霓虹燈編織出各種文化時期和類別的形象,如毛澤東像、毛澤東詩詞、佛像、夢露像、羅馬柱、朱耷的鳥……,然後這些不同時期和類別的形象,透過現代生活這個閃亮、豔俗、時尚、膚淺、快樂的霓虹燈形式,就被通通轉換成一種「盛世」景觀,並與王長明內心那個完全對立的雅文化──太湖石並置在一起,這種盛世生態是當下我們無法回避,並需要思考的。

    從畫面上這部分形象來說,王長明採用了類似1990年代豔俗作品的畫風──鮮豔的色彩,無筆觸的平塗,以及一些特殊閃亮顏料的運用,並與太湖石那種有文人氣兼工帶寫且具水墨意境的畫風,放在同一個畫面裡,無論是形象還是繪畫性,都努力在尋找一種豔俗與雅致,亮麗與陰鬱,詼諧與沉悶,既對立又協調的關係。儘管這個系列的作品有1990年代普普藝術和豔俗語言的特點,但王長明這個系列的作品,並沒有走向普普藝術的語言路線,畫面追求的是與傳統文人畫類似的意境感覺,形象強調意味與可讀性,繪製過程在乎的是情緒表現,以及新繪畫性的探索與嘗試。











商品訊息簡述:


  • 刊別:月刊


  • 級別:普遍級




  • 出版社:藝術家
  • 出刊日:2011/6/1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中文




藝術收藏+設計6月2011第45期



arrow
arrow

    bennetx4kj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